-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警惕五類高發電信網絡詐騙形式
2022-09-15 -
圖解|勒索軟件防范指南
2021-08-30 -
一圖速覽《2020年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報告》
2021-08-24 -
原創圖解|速讀2020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報告(下)
2020-11-02 -
原創圖解|速讀2020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報告(上)
2020-11-02 -
原創圖解|一圖帶你了解2019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情況(上)
2020-10-20 -
警惕虛擬貨幣交易騙局
近日,多部門發布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吸收資金,實則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2020-06-07 -
你的個人信息可能是這樣泄露的,務必小心
?剛在銀行辦完業務,就接到理財推銷電話;剛在網站瀏覽了買房信息,就接到房產中介公司的騷擾電話;剛給孩子報了課外班,就收到類似機構邀約短信……
2020-06-04 -
警惕“虛擬貨幣”騙局
?近日,銀保監會等五部門發布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2020-05-11 -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監測發現二十一款違法移動應用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凈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監測發現,多款民宿、會議類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范圍采集個人隱私信息。
2020-04-30 -
小心假客服假App盯上你的錢包
現在,電信詐騙的手法緊跟熱點升級換代:假冒企業客服和利用假冒App,在線“客服”與用戶溝通,套取用戶錢財,迷惑性極強。
2020-04-29 -
金融網絡安全關乎你我
2020-04-15 -
移動支付,這些習慣要改改
中國銀聯近日發布的《2019移動互聯網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隨著金融知識普及與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的深入推進,與2018年相比受訪者風險防范意識有所提升。2019年的數據顯示,51%的消費者曾經遇到過網絡詐騙,相比2018年下降了16%,發生損失的人群占比為23%,較2018年下降26個百分點。
2020-04-13 -
助力防疫抗疫、復工復產,App數據安全不容忽視
當前,在疫情防控形勢出現積極轉變的情況下,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緊迫任務,中央和地方陸續出臺政策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同時,移動應用市場上協同辦公、在線教育、便民服務等領域不少App也不失時機地展開了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宣傳。
2020-03-22 -
法官教你網購維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付款后商家遲遲不肯發貨怎么辦,西城區人民法院法官趙琳介紹,商品被征調、征用導致無法發貨或取消訂單,消費者可主張正常履行合同。
2020-03-21 -
警惕披著疫情“外衣”的網絡詐騙
疫情期間各種網絡應用使用率增高,一些不法分子藏身其中實施網絡詐騙。多地公檢法部門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懲治此類案件,有力打擊涉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
2020-03-16 -
騙子“復工”,警惕利用疫情的“花式電信詐騙”
疫情發生以來,騙子使出“花式詐騙”套路趁火打劫,有的謊稱有防疫物資騙錢,有的冒充“感染者”博“同情”、還有的混入家長群冒充班主任騙學費。
2020-03-13 -
公開涉疫個人信息防止泄露 疫情期間如何平衡公眾健康權知情權與個人信息保護引熱議
2月9日起,全國許多地區陸續復工復產。為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工作,基層單位廣泛落實人員申報登記制度。與此同時,個人信息泄露現象在各地頻現。如何在疫情防控與個人信息保護之間求得平衡,成為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2020-03-03 -
線上工具助力復學復工,個人信息保護不可忽視
以阻斷病毒傳播路徑;各類App、小程序、掃碼在線登記工具也被廣泛用于各個場景,當以往這些“線下”場景轉為使用“線上”工具時,難免涉及到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
2020-02-28 -
沒有了選擇權和知情權,人臉識別還值得信任嗎?
有人認為,人臉并不是什么“保密”的信息,人不可能把臉藏起來,平時就是公開的。然而,這種說法并沒有考慮當人臉和個人財產、行蹤等產生綁定和關聯時,還有誰會覺得人臉被隨意收集使用沒有風險?
20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