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各類手機APP時
你是否看到過“青少年模式”的彈窗?
以短視頻平臺為例,在青少年保護模式下,平臺會在內容、使用時長以及消費等方面對青少年用戶做出限制。例如每天使用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每天晚間到第二天早上的時段內禁止使用該軟件,以及無法開啟或觀看直播,不能打賞、充值、提現等等。
不過
不同軟件在這一功能上的表現
良莠不齊
經上海網信辦前期調研
目前
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
普遍存在入口藏得深
覆蓋不夠廣
身份識別不精準
專屬內容池不豐富
應用效果不佳等問題
近日,上海網信辦推出《上海網絡平臺青少年模式設置指南(試行版)》(以下簡稱《設置指南》),在嗶哩嗶哩、小紅書、喜馬拉雅、閱文集團等18家受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網絡平臺推廣試行,指導上海屬地主要音視頻、網絡文學、網絡社交、網絡直播等平臺履行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積極采取舉措,加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創作和傳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產品和服務,為未成年人織密網絡保護網。
《設置指南》共有20條規定
在“青少年模式”分層分類管理方面
進行了積極探索
主要有五個特點
注重由易到難,分級落實
《設置指南》分為“基本要求”“行業專項要求”“倡導性要求”3個層次。其中“基本要求”包括:企業主動落實主體責任、樹立正確價值導向、建立身份真實性審核機制、啟動和退出青少年模式、建立專屬內容池、強化彈窗和廣告管理、明確支付規范、防范沉迷網絡游戲、健全舉報機制、加強兒童信息保護等十個方面?!靶袠I專項要求”和“倡導性要求”對不同行業在加強正能量內容供給、青少年身份真實性驗證、限制使用網絡時長、時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強化內容導向管理,疏堵結合
《設置指南》要求平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好信息內容安全導向管理的同時,不斷豐富青少年專屬內容池,以教育類、知識類、科普類內容為主,確保該模式下內容符合青少年認知水平,同時限制青少年模式下的搜索和推薦算法功能,在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跨前一步,探索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做出差異化功能限制
《設置指南》要求網絡平臺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8-16周歲、16-18周歲)在充值、購買產品時對單次、每月累計金額設置上限;明確在青少年模式下不得開啟打賞功能,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不能擔任網絡主播。
擴大覆蓋到屬地應用商店,具有首創意義
《設置指南》為了從源頭上減少不良移動應用程序對未成年人的影響,要求屬地應用商店督促應用程序提供者發布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信息,設置青少年模式或防沉迷系統。
立足技術創新,充分發揮大數據、算法等支撐作用
《設置指南》在實名認證環節,鼓勵有能力的平臺探索使用非采集類人臉識別、身份證比對等技術驗證青少年身份;對于已注冊用戶,可以通過大數據、算法定位未成年人用戶。
在全國范圍率先推出《設置指南》,是上海網信辦探索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一項創新之舉,用于指導上海屬地重點網絡平臺率先高標準、嚴要求地設置“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綠色上網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同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知識手冊》也正式發布,手冊中精選了七個典型案例,涉及網絡直播、網絡沉迷、網絡侵權、網絡欺凌多個方面。
針對近期家長舉報較多的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參與“飯圈”集資打榜、兒童邪典視頻等熱點問題,手冊中給出了需提交的相關證據材料等補充說明,引導學生和家長在遇到網絡不良信息時可通過官方渠道進行舉報,為營造未成年人清朗網絡環境保駕護航。
如何舉報?
《上海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行動倡議書》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