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貧困人口多,脫貧攻堅任務重。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贛州市視察時強調,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近年來,贛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自覺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高度重視互聯網在脫貧攻堅中的廣泛運用,成功闖出一條“互聯網+”扶貧新路。
推進“互聯網+產業”,加快產業發展升級。贛州市以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推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試點為抓手,高位推動,專門成立電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專項資金,先后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建成電商孵化園21個、縣級電商運營中心33個、鄉鎮電商服務中心6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560個(貧困村電商服務站227個),先后培育出贛南臍橙、贛南茶油、石城白蓮等679個網銷產品。2019年,全市網絡零售額突破300億元。廖奶奶咸鴨蛋合作社通過各大電商銷售平臺,將原本市面上只能賣3元一個的咸鴨蛋,在線上賣到4元一個,2019年合作社實現銷售總收入350余萬元,純利潤達5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社員最高年增收可突破2萬余元,戶均年增收3000余元。贛南臍橙更因“網”得勢,由以往的“賣難”變成如今的脫銷,品牌價值高達675.4億元,連續6年居水果類品牌第一,成為贛州助力農村扶貧、興業富民的支柱產業。南康家具與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走出條“電商+家具生產企業+家具產業集群”新型工業化之路,“南康家具”成為全國首個以地名命名的縣級工業集體商標。贛州智慧旅游平臺應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整合貧困地區優質旅游資源,形成地域特色品牌效應,有效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幫助本地乃至吉安市等17個貧困地區受益,受益貧困人口達20萬人。
推進“互聯網+醫療”,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贛州地廣人多,醫療資源分布不足。為破解看病難看病貴難題、讓優質醫療資源更好造?;鶎尤罕娪绕涫秦毨罕?,相繼投入4000余萬元,在江西省率先建成覆蓋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遠程協作系統。通過遠程醫療“一張網”,贛州全境可實現遠程病理診斷、遠程會診、遠程病例討論等遠程醫療服務,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定南縣遠程診療醫共體上接29個省、2456家醫院,下接7個鎮、137個行政村(社區),實現互聯網醫療縣、鎮、村三級全覆蓋,已免費服務7萬余人次,減輕患者問診費用91萬余元,有效減輕基層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就醫負擔。于都縣人民醫院院依托與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5G互聯網遠程會診,成功實施了贛州市首例基于5G遠程微創手術,為原發性肝癌貧困患者賴春生節省外地治療費用1.5萬余元。
推進“互聯網+教育”,讓知識改變命運。贛州市堅持富“口袋”又富“腦袋”,扶貧扶智齊頭并進。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通過互聯網助力基礎教育和社會教育。堅持“云、網、端、用”整體推進,全力推進教育城域網建設,通過建好建強全市基礎教育網絡、大力普及互聯網應用、積極推廣“專遞課堂”教學教研新模式,緩解村小、教學點缺師少教、開不齊課、開不好課問題,讓鄉村孩子享受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巧借外力,國定貧困縣寧都縣充分利用上海滬江教育結對幫扶優勢資源服務全縣師生,全縣200余所小學整體步入“網絡時代”,累計組織學生參與“互加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堂”近130萬人次,6000余名教師參與“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又稱“青椒計劃”)”網絡培訓。廣泛開展電子商務培訓,深入推進電商人才培育工程,構建市、縣、鄉三級及基地(園區)、企業多方共促的全域電子商務培訓體系。2019年,開展免費培訓293期1.3萬余人次,培訓貧困戶2.9萬余人,帶動貧困戶3200余人在電子商務產業鏈中創業就業、增收脫貧。
推進“互聯網+公益”,讓貧困群眾感受社會溫暖。贛州市發揮互聯網企業、網絡社會組織、網民等社會力量,助力貧困地區發展。積極依托中國社會扶貧網,搭建連接貧困人口和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橋梁”,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幫扶實事,構筑起網上網下同心圓。加強與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知名互聯網企業溝通對接,推進有影響力網絡公益項目落地。組建網絡公益宣傳員隊伍,負責社會扶貧信息線上采集、編寫、上報、評價反饋等工作,根據線上采集的群眾困難、群眾需求,線下集中組織各方面力量參與對接,切實提高愛心需求及扶貧眾籌的對接成功率。截至2019年底,贛州市累計成功注冊102.7萬愛心人士、貧困戶37.3萬人,發布物品需求64.7余萬件(次),完成物品對接55.9余萬件(次),對接成功率89.1%。同時,根據網上采集的貧困群眾、貧困村的需求信息,結合“百企幫百村”“扶貧日”“扶貧一日捐”等重大節日和扶貧品牌,進行精準對接幫扶。近年來,贛州市近900家企業(商會)與1100余個村結對幫扶,實施項目2500余個,投入資金10.5億元,幫扶貧困人口24萬余人。(江西網信辦供稿)